隨着世界不斷演變,我們對「長壽」的理解亦需與時並進。對許多香港市民而言,長壽不單是活得長久和健康,更在於如何兼顧健康與財富,透過合適的財務方案,實現更優質的生活。
多年來,宏利持續進行《宏利亞洲康健調查》,深入了解亞洲各地市民的身心及財務健康,揭示其需求、價值觀與人生目標的轉變。最新的2025年度調查涵蓋多個亞洲市場,包括訪問了1,000位香港受訪者,進一步探討長壽的真正含義,並了解人們如何賦予「活得長,更要活得好」嶄新的定義。
調查顯示,香港市民普遍對理想生活有清晰的想法,然而實際行為與信念之間仍存在明顯落差。本研究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助市民縮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邁向更理想的人生。
那麼,「健康」到底是甚麼意思?
市民正重新定義「健康」的意義,不再單純追求完全無病痛,而是著重於維持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專注於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物。根據調查,77.3%跨越各年齡層的香港受訪者認為患病是自然老化的必經階段。對他們而言,健康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夠擁抱生活、享受人生,而非被健康問題所束縛。
《宏利亞洲康健調查》2025顯示,傳統目標如延長壽命,並不再是多數人的首要考量。
這些新興觀念反映出,人們對晚年生活的理解更加全面,不再僅看壽命長短,也重視能否活得有自由、有尊嚴、有目標。換言之,想要在黃金歲月活得精彩、活得快樂,關鍵在於維持身心健康,並擁有充足的保障。
根據《宏利亞洲康健調查2025》,長壽涵蓋三個層面:身體、心理和財務。當這三大範疇能夠同步提升,優質人生才能隨著長壽而實現。
在深入探討這三大範疇之前,先來看看它們各自值得關注的調查重點:
身體健康:
受訪者預期健康問題平均會在67歲開始出現,但其實早在39歲就可能已出現徵兆。
心理健康:
77%受訪者認同心理健康對長壽有深遠影響。
財務健康:
70%受訪者認為良好的財務狀況是實現長壽與優質生活的關鍵因素。
這三大範疇緊密相連,各自發揮重要作用,塑造人們晚年的生活品質。以下部分將全面剖析各範疇的挑戰與啟示,並提出可行的對策,以協助個人以至機構實現長壽與精彩人生的願景。
不少受訪者認為,嚴重健康問題平均會在67歲左右才會出現。然而,有些人表示他們早在39歲就已開始察覺到身體機能衰退的最初跡象。這近30年的期望與現實落差,並非統計誤差,而是必需正視的警示。唯有及早察覺並積極應對身體變化,才能長遠維繫健康。
許多人已積極行動,以維持良好健康狀態,並將重點放在一些常見的健康習慣上,例如保持理想體重、不吸煙,以及保持充足水分攝取。這些行為反映出大眾對預防保健有基本認知,超過三成受訪者更視之為生活中的優先事項之一。
然而,對於那些不易察覺、卻同等重要的健康指標,市民的監測力度顯得不足,形成一項不可忽視的落差。
這種對比突顯出,人們往往傾向優先關注明顯或廣為人知的健康習慣,卻忽略了身體所發出的細微信號。
宏利觀察到的趨勢清楚表明,健康與福祉的定義正經歷重塑。目前的焦點正從對抗疾病,轉向追求自主、快樂和富意義的人生。這不僅反映了心態上的轉變,也揭示了新的挑戰,尤其是在主動監測與維護健康方面的不足,而這些不足最終或會影響市民理想的生活品質。
年老與疾病是自然現象,但不一定是你人生的主宰。以下是你可以掌握主導權的方法:
而是健康晚年的重要基石,77%的受訪者認同心理健康對長壽有重大影響。
還會受到我們的人際關係、生活方式及環境的影響。
隨著年輕一代對心理健康的關注日益提高,社會對及早推動相關支援的訴求亦愈見強烈。從青少年階段開始培養情緒韌力,並為青少年及年輕成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資源,有助將心理健康管理由被動治療轉化為主動預防。行動愈早,愈能為終生的心理健康奠定穩固基礎。
儘管有54%的受訪者認為心理健康問題是難以預防,但當中不乏重要契機:只要配備合適的工具,教育與資源,並及早介入,心理健康其實可以在各個人生階段被有效守護,甚至加以強化。
這些調查發現揭示了一項越來越被廣泛認同的事實:心理韌力與身體健康同樣是追求長壽的重要基石。
顯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再僅次於身體健康,而是實現健康晚年不可或缺的一環。隨着人們愈來愈重視生活質素而非只是長壽,心理健康已成為決定我們如何老去、如何生活、以及能否持續活得精彩的重要關鍵。
隨着壽命延長,財務安全對個人福祉的重要性將在關鍵時刻愈加明顯。
財務健康不僅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更賦予人們自主選擇的能力,令他們在人生中保持健康、快樂與獨立。
大部分人認為,財務健康對生活有以下多方面的影響:
許多受訪者表示,為了支持理想退休生活方式,他們最重視退休金計劃供應商能夠提供以下服務:
儘管許多人認識到財務健康的重要性,但52%的受訪者承認自己可能缺乏足夠的退休儲備。而觀察香港消費者的流動資產(不包括物業)分佈可見,現金、儲蓄及定期存款合共佔總資產的45%。亦只有30%的受訪者選擇分散投資為首要目標。
55%的受訪者認為現金及定期存款是他們目前退休儲備最重要的部分,其次是退休金計劃,再其次為物業。
這種偏好低風險資產的取向,固然體現審慎態度,但亦可能阻礙其在退休規劃中累積可持續財富的能力,同時未能有效對沖通脹風險。
雖然物業依然被視為退休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重要性已明顯下降。
這種轉變反映出,人們在退休規劃中已不再單一依賴傳統置業,而是開始重視其他價值與資產配置。
這種強烈的信心差異引證了專業建議在建立穩健未來中的價值。
《宏利亞洲康健調查》顯示,財務健康與整體生活質素之間有密切關聯,尤其是在退休階段。雖然大多數人已意識到財務健康的重要性,但實際準備仍存在明顯落差,許多人仍對自己在晚年能否維持基本生活感到不安。因此,積極規劃與明智決策就變得尤為關鍵。
要在退休後享有更好的生活質素,應從今天開始採取實際的行動。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及早開始投資,以充分發揮資產增長潛力。投資組合應考慮納入具較高增值潛力的資產,確保與長期退休目標相符。
著重平衡增長與穩定性。建議投資組合包括可產生穩定收入及具增長潛力的資產,以兼顧短期責任與長期退休目標。同時,定期檢視財務計劃,以配合人生階段、健康及人生目標的變化。
以建立整個退休期的財務韌力為目標。隨着人均壽命延長,退休不再是投資旅程的終點。持續投資有助維持財務獨立、抵禦通脹,並應對醫療或突發開支。此階段宜專注於提供穩定收入且保本的策略,為未來打造穩固基礎。
註:
本《宏利亞洲康健調查》於2025年1月至2月進行,涵蓋9個亞洲市場,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地區、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尼、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共收集超過9,000名25歲或以上(包括60歲以上)受訪者的意見。
亞洲專屬數據版本請瀏覽:https://www.manulife.com/en/news/Asia-Care-Survey-2025.html
免責聲明:中文版本為英文原文之翻譯,僅供參考。如中英文版本存在任何不一致或歧義,應以英文版本為準。
本文刊載的資料及資訊只供參考,以上內容並不代表宏利的財務分析、建議與立場。宏利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如有需要,請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資料來源:
1.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June 2024. Longevity: Lifestyle strategies for living a healthy, long life
2. Medical News Today, July 2025. Longevity: 8 habits can add 24 years to lifespan, new study finds ; Verywell Health, January 2024. Longevity To-Do List for Your 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