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聯絡我們

宏利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註冊地由百慕達遷冊至香港的通知
我們很高興分享有關宏利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宏利」)令人興奮的發展。經相關監管機構批准後,自2025年11月起,宏利將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引入的公司遷冊制度,正式從百慕達遷冊至香港。這項策略決策反映了我們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堅定信心,也彰顯了我們致力於為您提供更好服務的承諾。

 

對於您作為保單持有人而言:

· 您的保單和保障將保持完全不變。所有現有安排,包括您保單的條款與細則以及合約權利,均不受影響。

· 我們將在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監督下繼續運營,保持高標準的服務。

· 隨著我們在香港的業務加強,您可以期待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多創新的保險解決方案。

 

我們感謝您對宏利的信任,並會繼續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與保障。若您對本通知有任何爭議,請注意您需在自本通知發出之日起30日內以書面方式通知我們。有關這項變更的詳情,請隨時聯絡您的保險顧問,致電我們的客戶服務熱線(852) 2108 1333(香港) 或(852) 2108 1188(香港), 瀏覽我們的網站 manulife.com.hk,或發送電郵至 re-domiciliation@manulife.com。如需進一步資料,請參閲我們的常見問題解答。

 

感謝您對宏利的一如既往的信任。

2025年6月6日

查看更多

保安提示:
對涉嫌與宏利有關的可疑電話、電郵、網站、應用程式和即時電子訊息內的超連結等請保持警惕。

慎防虛假短訊!本公司僅會使用以#Manulife開頭的「已登記短訊發送人名稱」向香港手機號碼用戶發送短訊。
若收到任何冒充本公司的可疑短訊或連結,請勿回覆、點擊或開啟短訊中的任何連結。請按此了解更多。

宏利及其代理人不會進行任何有關宏利強積金產品的自來推銷電話。有關來歷不明的強積金電話銷售,請按此。此外,宏利及其代理人均不會邀請客戶或聲稱能夠協助客戶提取強積金帳戶的累算權益。若收到任何人士假冒“宏利”的可疑電話,聲稱能夠協助提取強積金賬戶的累算權益,請勿向可疑人士提供任何個人資料及/或強積金帳戶資料。

提防騙案!切勿經聲稱由本機構發出的可疑訊息中附有的超連結,提供客戶的銀行、信用卡、投資、保險及強積金帳戶或其他重要個人資料!

請妥善保管您在宏利客戶平台的帳戶密碼並定期更改密碼來保護您的個人私隱。宏利絕不會致電或發送任何短信/電子郵件詢問您的宏利客戶平台帳戶密碼。對涉嫌與宏利有關的可疑電話、電郵、網站、應用程式和即時電子訊息內的超連結等請保持警惕。如果您接到任何聲稱來自宏利的電話,請驗證來電者的身份(例如代理人全名及其保險/強積金中介人牌照號碼或宏利客戶服務主任全名)。如果來電者拒絕透露此等信息,便應終止對話。此外,如果您發現您於宏利的帳戶中有任何可疑的交易活動,或者發現任何在您名下但並非由您開設的帳戶,請立即通知我們。如有疑問,請致電(852)2108 1188(香港)/ (853) 8398 0383(澳門)或電郵至service_hk@manulife.com(香港及澳門)尋求協助。
 

查看更多

宏利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註冊地由百慕達遷冊至香港的通知
我們很高興分享有關宏利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宏利」)令人興奮的發展。經相關監管機構批准後,自2025年11月起,宏利將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引入的公司遷冊制度,正式從百慕達遷冊至香港。這項策略決策反映了我們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堅定信心,也彰顯了我們致力於為您提供更好服務的承諾。

 

對於您作為保單持有人而言:

· 您的保單和保障將保持完全不變。所有現有安排,包括您保單的條款與細則以及合約權利,均不受影響。

· 我們將在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監督下繼續運營,保持高標準的服務。

· 隨著我們在香港的業務加強,您可以期待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多創新的保險解決方案。

 

我們感謝您對宏利的信任,並會繼續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與保障。若您對本通知有任何爭議,請注意您需在自本通知發出之日起30日內以書面方式通知我們。有關這項變更的詳情,請隨時聯絡您的保險顧問,致電我們的客戶服務熱線(852) 2108 1333(香港) 或(852) 2108 1188(香港), 瀏覽我們的網站 manulife.com.hk,或發送電郵至 re-domiciliation@manulife.com。如需進一步資料,請參閲我們的常見問題解答。

 

感謝您對宏利的一如既往的信任。

2025年6月6日

查看更多

保安提示:
對涉嫌與宏利有關的可疑電話、電郵、網站、應用程式和即時電子訊息內的超連結等請保持警惕。

慎防虛假短訊!本公司僅會使用以#Manulife開頭的「已登記短訊發送人名稱」向香港手機號碼用戶發送短訊。
若收到任何冒充本公司的可疑短訊或連結,請勿回覆、點擊或開啟短訊中的任何連結。請按此了解更多。

宏利及其代理人不會進行任何有關宏利強積金產品的自來推銷電話。有關來歷不明的強積金電話銷售,請按此。此外,宏利及其代理人均不會邀請客戶或聲稱能夠協助客戶提取強積金帳戶的累算權益。若收到任何人士假冒“宏利”的可疑電話,聲稱能夠協助提取強積金賬戶的累算權益,請勿向可疑人士提供任何個人資料及/或強積金帳戶資料。

提防騙案!切勿經聲稱由本機構發出的可疑訊息中附有的超連結,提供客戶的銀行、信用卡、投資、保險及強積金帳戶或其他重要個人資料!

請妥善保管您在宏利客戶平台的帳戶密碼並定期更改密碼來保護您的個人私隱。宏利絕不會致電或發送任何短信/電子郵件詢問您的宏利客戶平台帳戶密碼。對涉嫌與宏利有關的可疑電話、電郵、網站、應用程式和即時電子訊息內的超連結等請保持警惕。如果您接到任何聲稱來自宏利的電話,請驗證來電者的身份(例如代理人全名及其保險/強積金中介人牌照號碼或宏利客戶服務主任全名)。如果來電者拒絕透露此等信息,便應終止對話。此外,如果您發現您於宏利的帳戶中有任何可疑的交易活動,或者發現任何在您名下但並非由您開設的帳戶,請立即通知我們。如有疑問,請致電(852)2108 1188(香港)/ (853) 8398 0383(澳門)或電郵至service_hk@manulife.com(香港及澳門)尋求協助。
 

查看更多
跳到主要内容 跳到通知内容
返回

財富的另一種傳承 從心出發改變世界

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財富的意義早已超越數字,並成為一種價值的體現。有人選擇將畢生積蓄留給家人,有人卻希望用它改變更多人的命運。任職律師十多年的黎曉洋(Ryanne),因一次機緣接觸到遺囑背後的溫暖故事,毅然創辦社企「遺善最樂」,為熱心人將愛與希望傳承下去。

Ryanne回憶當初創辦社企的契機,源自一份遺囑。「有次一位伯伯來到律師樓,他手持姐姐的一份手寫遺囑,當中提及希望將九成遺產分給家人,餘下的就捐給慈善機構,但由於寫得不夠仔細清晰,且未有指明受惠機構,交到我手上也很難處理,結果最後花了很多時間及精力,終於算是『處理』到,但最終捐贈的機構是否婆婆生前意願,我們始終無法得知,於我來說總覺得帶一點遺憾。」

於是,Ryanne在2021年成立「遺善最樂」,只要市民願意進行指定的低門檻遺產慈善捐贈,該社企便會為他們提供免費的遺囑草擬法律服務。「起初只是抱着嘗試心態,誰知四年下來已完成了近千份遺囑,向慈善機構捐出約18億元的遺產,確實是始料不及的。」

Ryanne說不論選擇捐贈什麼慈善機構,都可以為後人延續希望,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為捐款多添意義及重量

據Ryanne統計,「遺善最樂」去年接收捐款的平均中位數為54萬元,當中不乏以百萬甚至千萬計的捐款,更有捐贈者將整個物業捐出。有意捐贈遺產的人平均年齡約為五十多歲,但也有不少二、三十歲的例子,他們雖然年輕但對人生規劃很有想法。她更指出絕大多數人並非因重病臨時才做出決定,而是提早做好傳承規劃的一群。

雖然每位捐贈者的背景各異,但傳承的都是一份心意,Ryanne亦認為傳承不只在過世後才發生,它也包含人尚在時,就如何讓資產、價值觀、照顧權利等「有序延續」。

「其中有位女士是烹飪高手,對於社會上仍有人不得溫飽這件事耿耿於懷,前來立遺囑時,指定要捐給惜食堂。後來她因病離世,我們將她的想法分享給惜食堂的廚師們,他們覺得很感動,甚至認為這筆捐款比平日收到的捐贈更有重量,每次煮食物給有需要的人時想起這件事,會特別有一份使命感。」

Ryanne又提及另一個案,有捐贈者過身前已做好財富規劃,將總數140萬元的遺產,捐給兩間機構。「受惠機構收到捐款時,當然深受感動,但最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捐贈者的兒子邀請他們出席爸爸的喪禮,讓爸爸知道生前心願已圓滿完成,機構負責人跟我說從未試過參加捐贈者的喪禮,頓時令這筆捐款多了一重意義。」

事實上,整個香港以至世界上,也有不少熱心人積極參與推動慈善事業,例如泰國風扇製造商Joon Wanavit及其家族捐款2,400萬美元用於公共醫療服務資金;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捐贈超過1.28億美元予香港中文大學,支持生物醫學科技的科研發展;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向麻省理工學院(MIT)捐贈了1億美元,用於建立一所新的設計學院。由此可見,不論是普羅大眾抑或是高淨值人士、甚至超高正值人士,慈善傳承的想法都漸漸在社會上普及化。

以上個案與最新一份報告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據宏利香港與德勤共同編制的《大中華高淨值人士財富傳承與保險規劃報告》指出,許多高淨值人士認為,他們在財富積累過程中受益於社會,因此有責任回饋社會,讓「財富向善」逐漸成為主流價值。

報告亦顯示,有51%的高淨值人士曾經/考慮進行慈善捐贈,同時有75%的高淨值人士會考慮通過現金作出慈善捐贈。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保險的功能逐漸提升,而且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因此有8%高淨人士以人壽保險作出慈捐贈。

Ryanne亦提到,除了透過遺囑支持慈善,她亦遇過不少客戶有考慮捐贈保單,但同時提醒:「有心將保單捐贈的話,保單持有人要將受益人指定為慈善機構。否則,當保單上沒有註明受益人,或是受益人已不在人世,保險公司或律師都較難協助當事人按照遺囑的意願來進行遺囑捐贈及分配。不論用任何方式來支持慈善,最後要思考的都是最想祝福哪些人,支持什麼理念,當中盛載及傳承下去的都是一份愛。」

遺愛同時送上祝福

很多人以為「遺善最樂」的遺字取自遺囑,Ryanne說她原來的想法是遺愛的意思,「每份遺產傳承的是捐贈者的價值觀,是他最在意的東西,視寵物如子女的人會想捐贈動物團體,曾患重病的人會想支持病友組織,童年有不快經歷的會關注兒童福利機構,所以一份遺囑不單是一份法律文件,而是延續捐贈者的信念及祝福,讓遺贈者離世後仍然能夠支持自己的理念,完成生前未做到的事。」

她坦言營運社企後,比以前更忙碌,但卻樂在其中,「我知道每完成一份遺囑,就代表多一間機構會有十萬、百萬甚至千萬的捐款,幫到不知幾多條生命,所以我即使再忙也覺得值得。」

總括而言,財富傳承不只是數字上的轉移,而是將價值觀傳承至下一代,每個人都能透過財富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無論是直接捐贈還是利用不同財富傳承工具,關鍵在於找到自己想祝福的對象,將心意化為實際行動。宏利香港透過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一直支持客戶以不同方式去規劃財富、傳承精神價值,在宏利香港與德勤共同編制的《大中華高淨值人士財富傳承與保險規劃報告》中,大家可以發掘更多傳承的全新可能。有興趣的讀者,可在宏利官方網站下載報告了解更多。

 

【鳴謝宏利身心智富智聯盟:信報資深財經記者支持編撰以上內容。】

備注:

以上內容僅作為一般資料性用途,並不得視為提供任何法律、保險、稅務、投資或其他專業建議。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撰文:宏利身心智富智囊團|宏利身心智富智聯盟:信報資深財經記者馮正男、潘健文

宏利身心智富智囊團

宏利香港為本地主要金融服務機構之一,扎根香港超過125年,為香港及澳門超過260萬位客戶提供多元化的保障及財富管理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提供全面的理財方案,幫助大眾輕鬆作出明智抉擇,實現精彩人生。

信報資深財經記者馮正男、潘健文

「傳承不是簡單的沿襲,而是守護所愛。」

作者自從事財經傳媒以來,訪問過無數企業家,見證著企業如何傳承、延續未來。

最新文章

  • 【跨代傳承】祖父母輩如何使用保險傳承財富

    良好的財務規劃有助實現跨代傳承,本文提供實際案例,助您探索高淨值人士如何利用保險等工具,進行有效的跨代財富傳承,以確保孫輩順利繼成家庭資產。

    閱讀更多
  • 用愛成就孩子錦繡未來 明智財務規劃成就子女教育之路

    孩子的未來需要時間來醞釀,愈早開始儲蓄,財富就能像滾雪球一樣。無論是設立教育基金、制定保障計劃,還是為留學做準備,每一步規劃都是愛的延續。

    閱讀更多
  • 周詳財富傳承規劃 保障離婚後子女未來

    面對離婚情況,首要確保資產及子女日常支出不受影響。要避免爭議,簽署協議、有效的財富管理策略、善用理財工具有效減低離婚帶來的經濟風險。

    閱讀更多
查看全部

「大中華高淨值人士財富傳承與保險規劃報告」

想了解大中華區高淨值人士在財富管理及風險保障方面的偏好與所面對的挑戰?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