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不一定是複雜的大計劃,而是從良好生活小習慣做起。只要在忙碌的生活中多一點自覺,將這些保健方法融入日常,自然能讓身體和心靈保持平衡,邁向健康長壽之道。
中醫所談的養生,並非單指延年益壽,而是一種以日常生活為基礎、養好身體的健康維持方式。根據香港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的說法,養生就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透過身體保養來達致強身、防病、延壽的目的。養生的要訣是「未病先防」,也就是在還沒生病前,就進行調理和保健。此外,也可透過適應自然規律、堅持有節奏的鍛練、講究健康飲食與精神調養等方法,將養生落實於日常生活。
簡單來說,中醫養生不是等到病痛來臨才治療,而是透過長期、集中的日常調養,維持身體的平衡與韌性,預防不適,並在四季、節氣更替中保持最佳狀態。
中醫養生可說是一個立體的系統,構築於以下幾個核心原則: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認為人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因此養生應順應四時氣候、24節氣變化。例如,春季宜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養腎;甚至根據節氣適量調整作息與食補。
人體內的陰陽若失調,便會影響健康。養生重在「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追求陰陽平衡,保健提升抵抗力。
身體與心理不可分割。中醫提倡透過平和的情志維持內在的正氣:避免情緒過激、保持樂觀心境,讓五臟協調運行、氣血充足。
養生需兼顧臟腑功能調理與氣血運行順暢,扶持體內正氣,以抵禦外邪。
中醫學認為養生與食物息息相關,飲食應以穀物為主食,蔬菜為充食,肉類為副食,水果作輔助營養,並協調「酸、苦、甘、辛、鹹」五味;飲食應定時定量、衛生得宜,並依季節、體質調配。
適當運動與規律作息習慣是養生之道重要一環。中醫提倡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徒手養生操,既能促進氣血流通,也能舒緩壓力。此外,作息應根據季節調整,避免過度疲勞或熬夜。
養生之道,貴在日常習慣累積。除了飲食調理,生活同樣影響身體的陰陽平衡與氣血運行。只要將一些簡單易行的好習慣融入日常,便能貼近自然規律,提升健康質素。以下六個養生好習慣,分別呼應以上6大養生原則,讓你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輕鬆實踐。
養生講求天人合一,因此建議隨季節調整睡眠節奏。中醫認為春夏宜晚睡早起(建議於晚上11時前入睡、於早上5–7時起床),以助陽氣生發;秋冬則要早睡早起(晚上9-10時入睡、早上5–7時起床),增強抵抗力。冬季則宜早睡晚起(晚上9-10時入睡、早上7時後起床);睡眠時長以6–10小時為宜,避免長期熬夜或周末報復性補眠。對都市人來說,不妨逐步提早入睡時間,減少睡前使用電子產品,讓身體循序漸進地與自然節律協調,保持精神充沛。
養生主張起居有常,作息要勞逸結合,既不可過度勞累,也不宜長時間不動。都市人經常日做夜做,宜安排固定休息時間,例如每工作1小時休息5-10分鐘。日常生活中可選擇早晨做輕量運動,晚上睡前進行深呼吸或伸展,讓身心逐步放鬆亦是可改善睡眠質素的小貼士。這種動靜相宜的方式既符合調和陰陽的養生理念,也能幫助都市人舒緩焦慮,真正做到養身養心。
情志健康與身體健康密不可分。中醫認為「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因此過度情緒波動會影響臟腑運行。建議每天抽10分鐘靜心,例如散步、聽音樂或簡單冥想,幫助舒緩壓力。對香港繁忙的生活節奏來說,懂得調整心境能避免精神過勞,同時有助預防身心疾病。
延伸閱讀:
宏利身心智富百科
靜觀 (Mindfulness) 是甚麼? 5分鐘速學靜觀練習、正念冥想
中醫認為,氣血運行不暢是多種健康問題的根源。經絡是連接全身的通道,通過按壓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身體抵抗力。例如,常按「合谷」穴可緩解頭痛、壓力;「足三里」穴有助於增強體力、改善消化功能;「太沖」穴可調節情緒、舒緩壓力。建議每天花5–10分鐘,輕輕按壓常用的保健穴位(孕婦不宜按)。在按摩時,配合深呼吸,有助於放鬆身心,提升按摩效果。
飲食養生提倡飲食應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或偏嗜單一口味。早餐不可省略,午餐適量,晚餐清淡為主。日常可善用「五味」食材,並以穀物為主,搭配新鮮蔬果、適量肉類,同時按季節調整,例如夏天多吃清涼食材,冬天則多補充溫熱食材。這種做法既符合飲食養生的原則,也能維持脾胃健康。香港人常外食,不妨自備午餐或在選擇餐廳時注意少油少鹽,長遠有助臟腑調和。
延伸閱讀:
宏利身心智富百科
【腸易激】經常腸抽筋? 3 分鐘認識腸易激 (IBS) 原因及症狀 | 宏利香港
運動養生是中醫重要原則之一,適量活動能促進氣血流通,強健臟腑功能。太極、八段錦或快步行走都是容易實踐的選擇。重點在於持之以恆,而非過度劇烈,否則反而耗氣傷陰。都市人可每天抽出20–30分鐘運動,例如飯後散步或午間簡單伸展,既能促進新陳代謝,也能幫助舒緩精神壓力。
宏利最新公佈的《亞洲康健調查2025》,為港人對「長壽」的觀念提供了嶄新視角。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不再單純追求活得長久或遠離病痛,而是更重視按個人意願活出理想人生,強調獨立自主、有目標及富有意義的生活體驗。隨著人們對長壽的傳統觀念正逐步轉變,許多人已積極行動,關注自己日常的健康習慣,加強對保健養生的認知,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活出精彩人生。
宏利致力支援客戶在更長壽的人生中活出理想生活方式,我們的醫療保險計劃尤其緊貼這種追求精采生活的健康需求。計劃不僅提供周全住院及門診保障,部份計劃更包括入院前或出院後/日間手術前後門診醫療費用、日間/門診手術費用及住院費用,以至手術後/日間手術後的中醫門診治療等;同時,宏利亦透過ManulifeMOVE計劃,鼓勵客戶保持健康習慣—只要戴上智能運動裝置,配合ManulifeMOVE手機應用程式記錄每日平均步數,當達到MOVE獎賞級別,合資格保險產品之持有人便可於下一會籍年度內保單續期時獲享高達10%的保費折扣*。
透過提供多元化的醫療保險計劃、支援服務以及優惠,宏利不只是從健康保障的角度看長壽,更從日常養生的實踐出發。定期檢查、維持運動習慣,強化正氣,真正讓生活更有質感、更健康。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參閱ManulifeMOVE頁面。
資料來源:
備注:
以上内容並未載有保單的所有條款,而完整條款載於有關之保單文件中。投保前,您應參閱保障條款以了解相關產品之確實條款及細則。我們可按閣下要求提供該等複本。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請參閱相關產品單張了解更多詳細產品資料及風險。
本文刊載的資料及健康資訊只供參考,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醫療或其他專業建議。宏利不保證資訊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若你有任何醫療或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士。以上内容僅旨在香港及澳門使用,並不能詮釋為宏利在香港及澳門境外提供、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如在香港及澳門境外之任何司法管轄區的法律下提供或出售任何保險產品屬於違法,宏利不會在該司法管轄區提供或出售該保險產品。
撰文:
宏利身心智富智囊團
宏利為本地大型金融服務機構之一,扎根香港超過125年,憑超過百年在人壽、醫療保障產品、強積金、退休計劃及財富管理經驗,在香港及澳門為超過260萬位客戶提供多元保障及理財方案,助其作出明智抉擇,實現精彩人生。
分享
請輸入理財顧問編號